從最近的交流以及Mysteel的調查情況來看,國內鋼廠減產的積極性不高,估計5月份日均粗鋼產量可能維持在185萬噸或以上。而就需求而言,我們看不到明顯增長的跡象,鋼廠庫存在增加,部分下游用戶依然在繼續使用前期低價原材料,有的城市社會庫存在增加,有的減少幅度很有限。部分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也在放緩。短期來講,在這樣的行業基本面下,相信鋼廠都感受到鋼材價格難以繼續上行的壓力。從中長期來講,在貨幣調控力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,這種用資金堆積起來的庫存風險一旦爆發,應該是件比較可怕的事。
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呼吁鋼廠適度減產,或許人微言輕,相信許多鋼廠無動于衷,也不見有關部門提出此類建議,更沒有看到類似文件,這是一件很令筆者擔心的事。我們并不希望未來鋼價在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下下跌20%或以上。
記得筆者在2008年12月份也寫過類似建議減產的文章,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,后來鋼價在短期繼續攀升后大幅回落。
亡羊補牢,為時不晚。
當然,也不排除,不減產是為了今年更好地利用市場的手段去落實淘汰2500萬噸鐵和600萬噸鋼的落后能力。但這樣做的效果也不一定好,因為大家付出的代價更大,還可能拖累優秀企業的發展進程。
再有,從成本上看,預計5月內成本變化幅度不大。
筆者從各方得知,鐵礦石定價機制已發生了重大變化,季度定價已成現實。按照新的定價機制,3-5月鐵礦石現貨價格已成重要參考依據。但本月內一般不大會有3季度鐵礦石談判結果,甚至都不會討論3季度礦價。盡管從目前的現貨礦價走勢看,3季度礦價再漲20%或以上不是沒有可能的。當然,鐵礦石價格上漲要真正反應到鋼價上,自然還尚需時日。只是可能由于這種預期,6月份部分企業礦價成本可能會提前有所反應。
一些鋼廠馬上要出臺6月份價格政策,從需求和成本兩個角度考慮,他們不敢輕易漲價,但也不敢降價(一降就可能面臨虧損),所以估計多數品種平盤的可能性比較大。而在當前這種背景下,這種價格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是偏中性的,但如果還有其它的利空因素影響市場,不排除其對市場構成負面的影響。